|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账号
×
U9与国际化的信息化产品正面竞争
| 来源:《程序员》
| | 多年来,高端企业信息化软件产品几乎都是国外企业的天下。国内虽然有一些公司在企业软件领域有所建树,但基本上都停留在中低端的层面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仅因为中国软件企业的技术实力偏软,更重要的是,企业管理软件的根本在于管理的思路。在这一点上,那些把做企业管理软件做强做大的公司,几乎都背靠二百多年来西方企业运作的管理思路。正因如此,国产信息化软件产品的研发更是困难重重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用友用5年时间打造了一款旗舰产品U9,希望借此与国外产品正面竞争。为此,本刊记者采访了用友公司副总裁、U9研发本部总经理黄涛,并听他谈谈这条不寻常的研发之路是如何进行的。
“今天的企业管理软件,尤其是大型企业管理软件,市场几乎已经被SAP、Oracle这样的软件巨无霸瓜分得所剩无几。”这是5年前用友软件面临的情况。那个时期,用友的U8产品在市场上还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的,然而其主要业务都是面向中低端企业用户。而面向高端的NC产品在那期间还显得不够成熟,并且主要关注在集团企业财务的业务问题上。在高端领域,国内软件产品几乎没有任何份额。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,要决定开发一款中高端的企业级ERP产品,是需要很大勇气的。
竞争产品解决什么问题?
当时为了这个目的从金算盘离职,并进入用友的黄涛,对这个问题其实有他自己的看法:“面临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,用友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在哪里?这个问题是我们在当初做U9的时候,要回答第一个问题。我们为什么要做U9?U9为企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?做U9采用什么方式才能成功?在产品研发之初,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反复讨论和研究。当时我们对市场的分析结果显示:用友在当时国内的主要企业软件产品中,中低端应用软件是比较有优势的,尤其是在财务软件领域。而在中高端,特别是集团财务领域,用友的产品也有其一定的优势。但是在企业信息化这个巨大的市场面前,也就是通常认为的中高端ERP、中高端财务供应链制造、综合一体化,国内的管理软件的核心竞争优势几乎是空白。正因为这种空白,我们才要去填补它。”
“那时用友产品研发的主要手段是对现有产品的升级和改造。由于用友原来的产品定位,主要是从财务管理软件逐步延伸出来的,因此产品在架构上以功能驱动比较多,流程驱动比较少;以财务为核心比较多,以业务为核心比较少。当然,这种说法仅仅只是对当时用友现有产品的功能角度而言的。从技术上来看,我们则觉得产品本身的技术架构老化,需要一个新的产品来全面解决这些历史问题,而不再是修修补补地小打小闹。”黄涛在谈到最初准备开发新产品的时候仿佛仍然记忆犹新。
当然,对于用友来说,决不能仅仅凭感觉来开发一个这样巨大的产品。这种规模的投入可能意味着公司将倾尽全力来打造一个旗舰产品,这也预示着这个产品的开发只能成功,不许失败。而最关键的角色:用户,提出的建议更值得用友思考:“当时我们聆听了大量客户的使用反馈。多数客户认为,在跨越式成长的中国环境下,很多商业模式都是完全创新的模式,即使购买SAP、Oracle的产品,也未必就能满足这些创新的思路。结果不出意料,很多用户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,新商业环境、新业务、新流程,就算在国外软件无法做到。更困难的是,国外软件产品很难体会国内的需求,某些业务的使用方法,比如分销的模式,国内和国外在业务本身上的差异很大。而在这个领域快速成长的国内企业对应用的需求不断升级,需要新一代的软件。”
除此之外,黄涛还考虑了当时国内用户对软件和管理投资的看法:“国外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价格是比较高的。然而这些产品与服务对企业来说性价却未必很高。除了那些规模巨大的企业,通常拥有很高的管理和IT投入预算,才能承受这么高昂的费用。而对于那些在数量上占很大比重的优秀中层企业,花大价钱投入到管理软件上还是有不小压力的。这些企业每年几亿、几十个亿的收入,如果让他每年拿出几十万来支持IT还能应付,但更多的钱要掏出来做这件事就非常困难了。这也决定了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。”
“而另外一方面从地域的角度看,欧洲有一个SAP是德国企业,美洲有一个Oracle是美国企业,在亚洲能不能有一个用友是中国企业呢?”黄涛补充到。
规划后两件重要的事
前所未有地被寄予希望,U9开始了漫长了产品规划之路。“整个U9的规划期花了半年多时间”黄涛介绍道:“这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。比如说预算问题,我们设想的这个产品需要花费1000个人/年的时间进行投入,量化到投入资本上看,就是4亿。总体的预算并非凭空设想而来的,这当中包括了整个产品的设计方案,包括技术方案的确定、产品商业模式、软件业务规划、产品与服务设计、架构设计、关键应用规划等多方面的内容,最终得出了这个数字。期间,我们还从公司内部的市场、技术、产品、服务等部门借调了不少力量参与到项目规划当中,并成立了产品规划小组。此外,我们还邀请了大量的外部专家,一线客户等外部资源共同协调,组织了很多次研讨会。另外,公司还花钱购买了一些国外的分析报告等。”
为了要和国外的产品竞争,国外的对手情况是必须要了解的。然而在完成了整个产品项目初期的规划后,整个技术领域的变革到来了。这也让黄涛对整个产品的计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。
“最初的计划并没有5年时间这么长。如果就开发一个纯粹的产品而言,两三年时间已经足够了,在整个U9的研发过程中,我们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。”
黄涛所指的两件很重要的事是指的平台与业务模型。这是产品的设计思路与技术上的工作。第一件事是平台。
“从产品角度来看,第一件事是要做UAP平台。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‘磨刀不误砍柴工’,而是真正意义上整个用友基础设施的平台。事实上,U9的开发是先将UAP平台开发出来,再在这个基础上开发U9。从架构层面看,用友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架构来适应企业应用开发,这是我们第一个目标。第二个目标是实现企业应用架构。平台层应该有领域的描述,企业应用上建模的方式。真正的具体的服务,是每个行业、每个地区,甚至每个客户都会不一样。如果我们的平台层将这些都整合在一起,无疑是件很可怕的事。所以平台本身就有分层架构,层层分隔开后,最下面一层肯定是跨平台的,而上层可能有些服务适合某些领域,它是由宽到窄的模型。”黄涛一边说,一边用手比划。
第二件是业务模型。由于U9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企业级软件的一个重大变革,那便是SOA,而业界讨论SOA也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,而是从企业重新构建业务模型角度来考虑。因此U9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参考了大量SOA的模型。“在U9开发过程中,我们定义了一个企业运作组件化模型,用组件描述服务。然后,SOA架构跟IT的组件对应,这样才能实现SOA架构对IT系统的承诺,从而达成业务的敏捷性。这个SOA的模型结合了用友在企业级领域20年的经验,包括客户的积累以及新管理模式的发展。这项工作花费了整个研发过程两年的时间。也正是因为这两年的时间,确保了我们的产品在面对竞争时能保持其足够的先进性。”
技术决策并不难
大多数企业级产品的开发都涉及一个重要的抉择,那就是技术架构的选型,.NET还是Java一直是开发者社区喋喋不休的争论话题。在黄涛眼里,这个问题并不困难:“当时针对技术选型问题,公司内部意见并不一致,争论也很大。但到了最后,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,因为选择权在客户而不在厂商。大中型的客户在客户端上几乎全部采用了微软的平台,因此我们也就理所应当地选择了微软技术。”
然而,内部的反对观点仍然不能忽视:“当时主要持反对意见的人,一个重要的观点在于跨操作系统。实际上操作系统的跨平台对企业应用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。可以说我们的用户对跨平台特性的关注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大。他们关注的是其他的问题:能不能实现高性能、大数据量的交互等等。这些特性是用户非常关心的,它们只对结果感兴趣,而不是手段。在系统平台的选择上,因为大中型企业的IT的现状如此,甚至整个业界的操作系统平台使用情况都是如此,所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大——几乎都是微软平台。用户觉得采用微软技术的总体拥有成本更有优势,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微软平台。可以说,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平台,已经不再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之一了。”
对于U9产品本身而言,难点主要还是在其业务模式的创新上。经过5年时间,数百人持续不断的努力,2009年,U9产品已经达成批量交付的目标。回顾2006、2007年两年的时间,黄涛说:“真正花在U9产品开发上的时间,持续了两年多。最后我们统计了工程量,整个产品的代码数量超过1000万行。”即使在国外,这种规模的代码量也绝不多见,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批量交付的产品。U9的开发完成,可以说是国产软件与国际化企业软件产品的一次正面竞争,黄涛表示:“随着技术的发展,我们抓住了后发的优势,新时代的到来也将给用友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。”
|
|
|